RC 1.2 Rack, RC 1.2+ Rack
警告
警告:易燃物质危险!
本设备充注了可燃制冷剂R600a。
a) 操作时请小心,并特别注意选择安装位置。
b) 请勿损坏制冷回路。若发生损坏:
ð 远离明火或点火源。
ð 对房间进行数分钟通风。
ð 关闭设备电源。
ð 请联系制造商进行维修。
ð 不得将制冷剂排入下水道或有明火、点火源的房间。
注意
换热器泄漏的健康危害
换热器中充满了基于乙二醇的冷却介质。
当换热器泄漏时:
a) 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。
b) 在换热器中存在泄漏时,请勿重新运行冷却器。须由制造
商对冷却器进行修理。
注意
表面灼热
烧伤危险
在运行期间,可能会出现高达60°C的外壳温度。
开始工作前,请先冷却设备。
3 运输和储存
只应在原包装或合适的替代包装中运输产品。
含有可燃制冷剂的测量气体冷却器在其原包装上有明确标识,
并应按照国家规定储存和运输。
未使用时,应防止设备受潮和受热。须将其储存于-20 °C至60
°C (-4 °F至140 °F) 下的封顶的、干燥且无尘的室内。
4 安装和连接
4.1 安装地点要求
本设备设计用于室内,安装在19英寸机架式机箱或壁挂式安
装。最大安装高度适用于海拔2000米以下地区。
壁挂安装:设备应固定在指定的安装点上。法兰穿孔:4个直径
7毫米的孔。
本设备适用于污染等级2和过电压类别II的应用。在户外使用
时,必须提供充分的防风雨保护。
请如此安装本设备,使冷却器下方有足够的空间以排除冷凝
物。上方为气体供给安排一定的空间。在运行过程中,如环境
条件不佳,可能会产生冷凝水并滴落。应确保设备下方无对湿
气敏感的元件或设备摆放。
须确保不超出允许的环境温度范围。冷却器的对流不得受到阻
碍。通风口至下一个障碍物间必须留有足够的空间。特别是在
出风口一侧,距离必须至少为10厘米。
设备内装有易燃制冷剂 R600a。
设备周围必须有足够的空间,以防止制冷剂泄漏时产生爆炸性
气体。或者,必须计划足够的通风,以防止制冷剂积聚。必须
遵守国家法律规定。
若安装在封闭的外壳,如分析柜中,须确保足够的通风。若对
流不充分,我们建议您用空气冲洗机柜,或设置一个风扇来降
低内部温度。
BX450040 ◦ 07/2025
4.2 安装
请倾斜铺设至冷却器的气体供给管道。进气口被标记为红色,
且另标有"IN"。
若大量出现冷凝物,我们建议使用一个带自动排水阀的脱水
罐。为此适用我们的冷凝水分离器11 LD spez、AK20 V或165
SS型号。
须将冷凝排除用的玻璃容器和自动疏水罐安装于设备的外部下
方。当使用自动疏水罐时,须将气泵安装于冷却器的上游(压
力驱动),否则不能保证疏水罐正常运行。
若气泵位于冷却器的出口处(抽吸操作),建议使用玻璃制冷
凝水收集器或使用蠕动泵。
4.2.1 连接气路连接过滤器 (可选)
换热器的输出端和过滤器的输入端之间未整体通过软管连接。
须使用合适的螺纹套管接头仔细且专业地连接气体出口处的
G1/4或NPT 1/4"接头(过滤器的头上标示有NPT)。
若订购冷却器时选择了无检湿器的过滤器,过滤器头部可能连
有一个旁路。
过滤头上设有一G¼内螺纹,出厂时已以塞子封住。欲使用它,
请旋下塞子并拧入一颗合适的螺纹套管接头。请注意是否泄
漏。
提示
通过安装过滤器,系统中的最大允许工作压力受到限制!
工作压力 ≤ 4 bar
4.2.2 连接 流量适配器 (可选)
若订购冷却器时选择了无过滤器的检湿器,该冷却器出厂时已
被安装于一个流量适配器中。
换热器的输出端和流量适配器的输入端之间未整体通过软管连
接。须使用合适的螺纹套管接头仔细且专业地连接气体出口处
的G1/4或NPT 1/4"接头(流量适配器上标示有NPT)。在此,
流动方向无关紧要。
4.2.3 连接检湿器 (可选)
若订购冷却器时选择了 检湿器,该冷却器出厂时已被安装于一
个流量适配器中或选购了过滤器时已被安装并连接于过滤头
上。
4.2.4 连接蠕动泵 (可选)
若您订购了带有蠕动泵的冷却器,该泵已经安装和接线。随附
订购的换热器已被安装并连接到蠕动泵。
须仔细、专业地使用合适的软管和管夹连接泵的冷凝物出口用
的接口ø6。
带螺纹连接DN 4/6或1/6"-1/4"的型号配有夹紧环和锁紧螺
母,必须使用合适的软管小心连接。
提示
通过安装蠕动 泵CPsingle / CPdouble,系统中的最大允许工
作压力受到限制!
工作压力 ≤ 1 bar
4.2.5 连接换热器
左图中示意性地示出了(两个)单独的换热器的连接。
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在冷却器中的气体洗出,两个(结构相同
的)换热器必须彼此串联运行(右图)。为此可以采取如下措
施:
换热器2上的以红色标记的气体入口处的气体输入管线(预
1.
冷)。
换热器2的气体出口与换热器1的以红色标记的气体入口之
2.
间的连接线(后冷却)。
在换热器1的气体出口处安装最终的气体输出线。
3.
Bühler Technologies GmbH
21